资治通鉴:在任何关系中,别人给你的伤害,都是你给的机会,记住,只要你不对人性抱有侥幸,没人能伤得了你
立志花15年讲完《资治通鉴》
现在已经坚持了6年
▼点击下方名片关注,和我一起
发送:通鉴,送“解读资治通鉴1~4部”发送:4,送私密干货。《资治通鉴》第八十四卷 晋纪六
西晋·晋惠帝永宁元年(辛酉、 公元301年)
【原文】
新野王歆将之镇,与冏同乘谒陵,因说冏曰:“成都王至亲,同建大勋,今宜留之与辅政;若不能尔,当夺其兵权。”常山王乂与成都王颖俱拜陵,乂谓颖曰:“天下者,先帝之业,王宜维正之。”闻其言者莫不忧惧。卢志谓颖曰:“齐王众号百万,与张泓等相持不能决;大王迳前济河,功无与贰。然今齐王欲与大王共辅朝政。志闻两雄不俱立,宜因太妃微疾,求还定省,委重齐王,以收四海之心,此计之上也。”颖从之。
帝见颖于东堂,慰劳之。颖拜谢曰:“此大司马冏之勋,臣无豫焉。”因表称冏功德,宜委以万机,自陈母疾,请归籓。即辞出,不复还营,便谒太庙,出自东阳城门,遂归鄴。遣信与冏别,冏大惊,驰出送颖,至七里涧,及之。颖住车言别,流涕滂沱,惟以太妃疾苦为忧,不及时事。由是士民之誉皆归颖。
【译文】
译文太长了,略过
【解析】
继续讲八王之乱。
自打司马伦篡位,司马囧起兵干司马伦开始,八王之进入了最血腥的阶段,整个西晋的元气也在一场场战争中被耗尽。
司马囧这边参与者有成都王司马颖、新野公司马歆、河间王司马颙(这个以后会讲)、长沙王司马乂。
但进军过程中出现了变故。
作为首倡的司马囧推不动战线,而作为响应司马冏的司马颖却一路高歌猛进打进洛阳,赐死了司马伦,还派部队接应司马囧,否则司马囧都进不了洛阳。
此时此刻,恰如刘邦在项羽之前进入关中。
接下来看似是功劳怎么算,实际上是权力归属的划分问题。
作为首倡的司马囧,心里不是个滋味,局是他攒的,结果司马颖成了MVP,他司马冏反而成了躺赢狗。
从司马冏的角度,他无法接受司马颖压他一头,但司马颖功劳大,司马冏是容不下司马颖的。
站在司马颖的角度,他功劳大,凭啥要居于司马冏之后?
两人的矛盾,难以调和,但基本上保持克制。
但,搞事情的人来了。
新野王司马歆劝司马冏,你得搞司马颖。
这里就要说一说司马歆这人。
看过之前文章的朋友应该知道,司马冏是齐王司马攸的儿子,而司马攸名义上是司马懿长子司马师的儿子,但实际上是司马昭过继给司马师的。
本来司马师是司马懿中意的继承人,但死得早,司马昭才接过司马家的大旗,但因为司马攸本身就是司马昭的儿子,司马昭其实有过想法让司马攸接班,但后来诸多因素,司马昭让司马炎接班了。
这就是西晋初年司马炎和齐王司马攸的矛盾的由来,因为两人其实都具备帝位继承权。
所以,上面司马冏和司马颖的矛盾内核其实也有这一点因素的影响。
有意思的是司马歆这人。
在血缘本质上来说,司马冏、司马乂、司马颖其实都算是司马昭一支下来的后代,他三人再怎么斗,都属于司马昭血脉内的矛盾。
而你司马歆是司马懿第七子司马骏的儿子,你掺和什么?
这不由的让我想起一句话:大多数亲戚是不希望你家过得比他好,如果你家比他家有钱,那他就更希望通过把你家搞得鸡飞狗跳来捞一笔。
这家伙就属于看热闹不嫌事大,纯心把水搅浑好浑水摸鱼的那种。
以司马冏之为人,他是不可能把司马颖留下,只会想办法让他走,关键就在司马歆出的馊主意,让他走也要收兵权,这就属于要把司马颖给逼反。
司马颖不可能交出兵权,那唯一的结果就是两人必定会斗起来。
洛阳很多人都看到司马冏和司马颖的矛盾,预料到如果两方不退让必定导致矛盾升级,差别无非是谁先憋不住先动手。
而两人都是有部队的,只要动手,那就不是如前几次宫廷政变规模,那可是会把洛阳当成战场来打,那死人就不是几千人的规模,而是数万甚至十多万。
司马冏这边憋着坏,司马颖那边也没闲着。
或者说,司马颖这边的人也算到了司马冏这边可能性,包括上面材料的“闻其言者莫不忧惧”,说明两边讲话没有太瞒着人,彼此都了解对方的想法。
司马颖的谋士卢志表示,咱先退让,收民心再,等机会,让司马冏折腾。
卢志这个思路极为高明。
西晋在司马炎死后,政治局面就一直不稳定,宫廷政变不断,人心思定是大势所趋。
但司马衷的无能导致后续掌权的基本上都不是什么好东西,名声、威望都压不住场子,且上位手段都呸呸。
正所谓德不配位,必有灾殃,这些人想要坐稳位置甚至想再往上一步,那就必须得和那些司马家的挑战者来大逃杀。
卢志给司马颖的策略,以足够高声望、民心加上晋惠帝弟弟的身份,去压服其他的司马,让天下重新回归到正途上,而非是尔虞我诈的搏杀。
要执行这个策略第一步就是吐出迟到嘴里的肉,把权力先交给司马冏,让他去折腾,等他折腾出问题来了,司马颖再出面去收拾局面,再名正言顺掌控朝堂。
更深的考量,司马冏和司马颖的矛盾在激化,谁都不知道谁会先动手,这个时候先动手固然抢先机,甚至能杀了对方直接掌权,但却也给天下的司马们一个勤王锄奸的借口。
而不动手的更是蠢,因为这等于是把自己生的希望寄托在对方道德自我约束上。
站在司马颖的角度看司马冏,司马冏不是那种道德感高的人,甚至只要给他找到借口,他完全可以毫无心理压力的杀司马颖。
所以,司马颖听了卢志的意见,立马跑路表示不与司马冏争功,连司马冏都没想到司马颖跑得如此之快。
【闲扯】
上面司马冏和司马颖之间的矛盾,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什么?
我觉得有两点。
那个时候的政治生态已经恶化得不成样子了,对于下杀手、灭族、政变、背叛一点心理压力和道德愧疚都没有,甚至习以为常。
洛阳就是那个时候最黑暗肮脏的烂泥坑。
对于这种已经烂透了的地方,你想做个好人,相当于在黑暗的森林里面胸口挂个灯,告诉那些暗处的猛兽快来吃我。
离开,就是唯一选择。
人一定要善于观察自己周围的环境,是那种向上的还是那种充满尔虞我诈相互掣肘的。
好的环境能滋养人,而差的环境只会把人啃噬干净。
不要指望改变环境,要么融入,要么离开,如果不想离开,又无法融入,那么等待只有无尽的痛苦。
任何关系中,不要给对方伤害你的机会。
就如同司马颖于司马冏,前者迅速逃离,避免了后者可能的发难。
有人的地方就有斗争,人最不应该的就是对那些和自己有利益冲突的人抱有期望和侥幸。
你没伤别人的心,但你怎么确保别人没伤你的念头?
或者说,你怎么确保对方不会认为你有伤害他的想法?
这就是猜疑链,猜疑链基本无解。
但对于猜疑链的后果却可以控制,你别管他想不想搞你,你别给他搞你的机会,就是最好的破解之道。
比如说司马颖的出走,你以为是逃跑,但实际上司马颖是选择了比司马颖更高维度赛道。
司马冏选择继续在泥潭般的洛阳争权夺利,而司马颖则选择人心声望赛道以正道压服。
后者属于更高维度的东西,对于司马冏那如同过家家般的胡闹自然是看不上。
PS:如果你觉得上面内容还不过瘾,我这里还有一个私密分享群,里面有我的关于人性的思考分享、其他大号付费内容提炼、高价值文章提炼金句等等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